2020年第四期编后记、目录
编后记
本期《鲁迅为何未去苏联考察疗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考》两篇都是宏大叙事、关乎重要主题,分别由陈漱渝、王锡荣两位资深的史料大家执笔撰述,其史料收集之全、调度之畅以及主题把握之稳,都是可以预期的。鲁迅与左翼、与共产党人、与苏联,这些年始终是关注的热点,而历史事件的重新被提及,自然都与现实相关。陈漱渝文章在梳理、呈现鲁迅与苏联的相关史料的同时,旨在对于历史研究中“当代意识”对“历史真相”的干扰做出一个方法论的提醒。而《国歌考》一文,正是立意在大量史料的搜集、比对中科学客观地呈现《国歌》诞生的历史真相。《国歌》之外,《黄河大合唱》应该是在中国现代史上最强劲的“民族的吼声”,本期关于它的演出史述略,是从1938年直至2019年、跨越八十多年的时间长度。
相对于“鲁迅与苏联”的探讨,《鲁迅与宋紫佩》展示的就是名人的日常生活了。在鲁迅并不长寿的生涯中,相关联的伟人、名家无数——查查《鲁迅全集》附录的“注释索引”中“人物”一项,不夸张地说,足以构成鲁迅所生活的那五十来年的中国历史大事记;但像宋紫佩这样几十年关心鲁迅的“日常”、帮忙处理生活中的各类“小事”,其对鲁迅的影响却也不可忽视。彭林祥、李越颖两位作者以细密周全的史料,对鲁迅与宋紫佩的交集做了拉网式的普查。下这样的功夫是值得的,只要看一下侯桂新《“鲁迅鲁迅,多少广告,假汝之名以行”》这篇,就足以了解,鲁迅在中国是怎样一个巨大的存在,且至今如此,虽然他自己倒希望被忘记。
人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物关系研究。在关系中互相诠释彼此的形象,三维、多维且动感十足地看清人物。徐庆全《满涛、王元化、周扬的交集》这篇,从一封信谈起,将三人摆在同一个场域,还原了与三人相关的一段历史。同样,《黄永玉谈沈从文》等文章也是这样的以史料呈现人物关系的研究。
沈从文与故宫,这个题目,十多年来被做过多次文章。本期王增如文章是由本年第二期祝勇文章引出的一段亲历历史现场的回忆,她陪着陈明去故宫看丁玲那封信,目睹陈明看信时激动的样子。文章还辨识、订正了以往作者引用那封信时认错的个别字,更以对丁玲的近切的了解对丁玲这封信做了深入解读。而故宫旁边,劳动人民文化宫,与工人作家的成长也有这样的史实可挖。其实,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与新文学作家们更是相关密切呢。有人写过这个题目吗?而边远的东北阿城1946年出版的文艺期刊《烽火》,已刊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见其影响力,虽远弗界。
吴宓痴迷《红楼梦》,本期有他的女儿吴学昭介绍他英译“红楼”故事的文章;爱荷华的“中国周末”对于“文革”后中国作家走出去、与世界文学交流,是开了先河的,其主持人、作家聂华苓及其丈夫安格尔先后接待了艾青、王蒙、丁玲、汪曾祺等一批中国作家。邓如冰文章有生动述及。
本期好文颇多,刘福春的“寻诗之旅”之史学家孙毓棠的诗,《朱自清日记中的细节与真实》《20世纪30年代左翼乡土小说的查禁情况探析》等,不一一述及。
目录
历史现场
鲁迅为何未去苏联考察疗养?/陈漱渝
史学家孙毓棠和他的诗——寻诗之旅(七)
/刘福春
鲁迅与宋紫佩 /彭林祥 李越颖
丁玲与沈从文与故宫的一点补充/王增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与工人作家的成长
/谢保杰
史家拍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考/王锡荣
满涛、王元化、周扬的交集——从一封信谈起/徐庆全
黄永玉谈沈从文——从1950年的一封佚信说起
/管勇
伪满时期日本文人“时局童话”初探
——以石森延男、山田健二为案例的考察/陈实
《黄河大合唱》演出史述略(1939—2019
/赵阿颖 普丽华
史料茶座
“鲁迅鲁迅,多少广告,假汝之名以行”
/侯桂新
张爱玲与梅兰芳的文艺因缘/李清宇
佚文 佚信
李劼人五则《乱谈》佚文考辨/包中华
《大公报》上的胡风佚文/马文飞
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朱洪涛
赵景深先生写给我的信(下)/陈福康
西译史话
中国文学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吴宓对《红楼梦》故事的英译/吴学昭
爱荷华“中国周末”始末/邓如冰
日记 年谱
朱自清日记中的细节与真实/刘卫国
《冰心年谱》补正/陈学勇
黄药眠年谱简编(节选:1949—1952)
/李圣传 黄大地 编写
期刊 出版
20世纪30年代左翼乡土小说的查禁情况探析/田丰
1946年阿城文艺期刊《烽火》创刊号/安平 张艳梅
本刊近日制作2011—2019年合订本,装帧精良,便于收藏。数量有限,欲购从速。本年度订购享九折优惠,咨询征订及汇款方式请拨打010-65252161。